9月7日至8日,中化化肥攜手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IPNI)專家在廣西來賓市、廣東中山市分別召開甘蔗、香蕉平衡施肥技術示范現場會,將技術送到農民朋友身邊。
9月7日上午,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專家杰森博士(Drs. Adrian Johnston)、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中國項目部主任金繼運博士等專家來到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蔗區的田間示范點,仔細查看當地的甘蔗種植園。專家們向蔗農介紹了抗逆性強、優質高效的新甘蔗品種和甘蔗不同生長期的施肥技術。當地蔗農圍著專家們不斷詢問施肥中的要領,專家們不厭其煩地予以講解,并就如何辨別真假鉀肥進行了示范。悶熱的天氣加上密不透風的甘蔗林,雖然大家都戴著草帽,但“老師”和“學生”的襯衫都濕透了,原定一上午的講課延遲到下午一點才結束。
9月8日上午,專家們轉到廣東中山市的香蕉種植大戶的地頭,一對一現場對蕉農傳授如何對香蕉進行平衡施肥,并以一畝香蕉為例,現場示范如何施肥。隨后,專家們還進行了香蕉鉀肥平衡施肥知識問答,現場回答了當地蕉農提出的10多個技術問題。專家們告訴蕉農,種植香蕉前要測定土壤的養分情況,確定土壤的肥力水平,根據作物的需肥特性和肥料的肥效來施肥,肥料的施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合理的比例,注意養分平衡。施量過少,達不到應有的增產效果;施肥過量,不僅是浪費,還污染土壤。現場氣氛與天氣一樣熱。
據有關專家介紹,鉀肥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作物抗逆性,而且通過平衡施肥、科學配比,還能有效提升氮、磷肥的利用效率。然而,我國土壤結構中鉀元素分布不平衡,尤其在我國南方和長江流域廣大地區的土壤中普遍缺鉀。中化化肥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鉀肥進口和供應企業,多年來致力于農用鉀肥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便從加拿大引進天然礦質的紅鉀,在南方八省主要農產區經過了近40年的推廣示范施用,使中化農用鉀品牌深入人心。
中化化肥副總經理馮明偉介紹說,中化化肥利用遍布全國的2000余家分銷中心,常年在田間地頭開展科普講座,向農民宣講平衡施肥、科學施用鉀肥的知識。自2003年起,還連續多年舉辦“送科技、送肥料、送服務”為主體的“三下鄉”活動,聘請農化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提高施肥水平,現場解決施肥問題。贏得了廣大農民的信賴,恪守了國有骨干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服務“三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