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guo)(guo)家統計局公布上半(ban)年(nian)(nian)經(jing)濟數據(ju),上半(ban)年(nian)(nian)中國(guo)(guo)經(jing)濟增(zeng)速為7.6%,與一季度的(de)7.7%略降。其中二季度中國(guo)(guo)經(jing)濟增(zeng)速為7.5%,正好是今(jin)年(nian)(nian)政府(fu)工作報告確定(ding)的(de)目(mu)標。
如果下一步經濟繼續持續走低,甚至接近7%,中國是否需要啟動新的投資刺激計劃,此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就在7月15日,國務院智囊機構在京召開座談會,征求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的意見,特別是關于目前形勢分析、底線界定、是否出臺刺激政策、如何加快改革等聽取具體建議。
而國務院(yuan)總理(li)李(li)克強(qiang)近期也(ye)更多地強(qiang)調了保持(chi)經濟(ji)(ji)平穩增(zeng)長(chang)的(de)作用,他在7月(yue)9日主持(chi)召開部分省(sheng)區(qu)經濟(ji)(ji)形勢座談會(hui)時曾強(qiang)調,宏觀調控要(yao)立足當前、著(zhu)眼長(chang)遠,使(shi)經濟(ji)(ji)運(yun)行(xing)處于合理(li)區(qu)間,經濟(ji)(ji)增(zeng)長(chang)率(lv)、就業水平等(deng)不滑(hua)出“下(xia)限(xian)”,物價(jia)漲幅等(deng)不超出“上限(xian)”。
據了解,國務院有望在(zai)本周三(7月17日)分析上(shang)半年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的經濟工作。
目前大部分研究人士建議不必出臺新的刺激政策。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指出,現在一些過剩行業和企業嚷嚷經濟速度太低,不斷游說地方政策加快發展。實際上現在經濟增速已經很高。
“現在7%-8%的速度絕對水平并不低,這是在預期目標之內的。”他在7月14的《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3年》發布會說。他認為,如果再次出臺大的投資刺激計劃,通脹勢必卷土重來,而經濟未必能加快,此使得經濟滯脹明顯。
形成對比的是,本報記者亦同時獲悉,目前國家發改委舉行了多次經濟形勢分析會以及座談會,一些地方政府建議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剩行業網開一面,因為這些行業在西部屬于相對先進的產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要改善民生,需要一定的增長速度支撐,為此呼吁上級給以地方更大的中央資金支持。
二季度經濟進入(ru)臨(lin)界點
新近公布的數據讓外界對于未來的增速議論紛紛,交通銀行(行情,問診)分析師唐建偉判斷,2013年三、四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分別為7.4%和7.2%。但他判斷,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很小,全年經濟增速仍有可能維持在7.5%左右。
唐建偉認為,經濟放慢,是經濟發展到新的階段的表現。在(zai)(zai)“十一(yi)五”時(shi)期(qi),經濟潛在(zai)(zai)增(zeng)(zeng)長(chang)率大(da)概(gai)是10.5%,而(er)“十二(er)五”時(shi)期(qi)潛在(zai)(zai)增(zeng)(zeng)長(chang)率將降到7.5%左右。“我(wo)們應當正視這一(yi)轉折(zhe)的到來,不(bu)能(neng)沿用原(yuan)來經濟高速增(zeng)(zeng)長(chang)時(shi)期(qi)的思路來調控經濟。”
上述(shu)說(shuo)法不無道理(li)。數(shu)(shu)字顯示(shi),今(jin)年盡管經濟增(zeng)速持續放慢,但是(shi)新增(zeng)就業(ye)人(ren)數(shu)(shu)創(chuang)新高。比(bi)如今(jin)年,城鎮新增(zeng)就業(ye)人(ren)員(yuan)是(shi)700多萬人(ren),比(bi)去年同(tong)期的(de)(de)694萬有(you)所增(zeng)加。國(guo)家統計局(ju)新聞發言人(ren)盛來運指出(chu),從調(diao)查的(de)(de)結果來看,應該(gai)說(shuo)今(jin)年新增(zeng)就業(ye)崗位還是(shi)在增(zeng)加的(de)(de)。
盛認為,當前(qian)中(zhong)(zhong)國經濟的(de)(de)(de)增長速度的(de)(de)(de)回落,應該(gai)是有它一定的(de)(de)(de)必然性,一些(xie)發達國家走過的(de)(de)(de)歷史也類(lei)似(si)。最主要的(de)(de)(de)是, 增長速度的(de)(de)(de)適度下滑也是黨中(zhong)(zhong)央(yang)、國務院主動調控(kong)的(de)(de)(de)結果。
其判斷,目前經濟(ji)連續(xu)五個季(ji)度經濟(ji)運(yun)(yun)行在(zai)(zai)7.4%-7.9%的(de)區間,運(yun)(yun)行是比較平穩的(de)。對于現在(zai)(zai)不(bu)同(tong)的(de)企業冰火兩(liang)重天的(de)處境,“這可(ke)能也(ye)是一方面說明當前的(de)形勢確實是錯綜復雜,但另一方面也(ye)反(fan)映出在(zai)(zai)這種(zhong)結構調整期(qi),大家都在(zai)(zai)經歷著結構轉型期(qi)間的(de)陣痛。”
調控底線意見(jian)正(zheng)征集(ji)
不過,如果經濟在二、三季度后跌破7.5%后,甚至7%之后,是否需要出臺刺激政策,是目前會比較關注的焦點。
本報記者獲悉,7月(yue)15日(ri),國(guo)務院智囊機構召(zhao)集(ji)著名經濟(ji)學家,就上半年(nian)經濟(ji)形勢分(fen)析,下半年(nian)政策進行意見(jian)征集(ji),其中(zhong)關于是否出臺刺激政策,以及底(di)(di)線到底(di)(di)如何確定(ding)成為重點。
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時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平穩,主要指標仍處于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
不(bu)(bu)過,到底合(he)理區(qu)間(jian)是指(zhi)在7%-8%,還(huan)是7.5%-8%之間(jian),目(mu)前各方意見不(bu)(bu)一(yi)。有分(fen)析專家(jia)指(zhi)出,目(mu)前決策層提(ti)出和(he)經濟(ji)增長率的下限問(wen)題,說(shuo)明市場(chang)還(huan)是對于經濟(ji)下行比(bi)較(jiao)擔(dan)心。近期上(shang)證指(zhi)數上(shang)升,說(shuo)明上(shang)述說(shuo)法(fa)對市場(chang)起了提(ti)振作用。
劉偉認為,真正擔心經濟速度下滑的是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特別是一些企業游說地方政府。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難以承受經濟7%-8%的速度,但是7%左右的速度,與國際其他國家相比,其實并不低。
唐建偉指出,考慮到結構性問題是制約當前經濟增速回升的關鍵原因,因此政府近期已經明確將宏觀政策的重心放在“調結構”和“促改革”方面。
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但為保證經濟增長不跌破“下限”,政府近期已經在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溫和的“穩增長”措施,如果三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行的話,不排除政府會出臺溫和的經濟刺激政策的可能。
促進改革破利益格局
據本報了解,國務(wu)(wu)院(yuan)有望在(zai)7月17日(ri)舉(ju)行常務(wu)(wu)會議,分(fen)析(xi)上半年經濟(ji)形勢,部(bu)署下半年經濟(ji)工作,下半年是否會出臺一些刺激政策措施,來實現(xian)保增(zeng)長的(de)需(xu)要。
對此,目前社會非常關注。新華都(行情,問診)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認為,未來在很長的時期內,中國經濟可能處于“不死不活”的七上八下狀態,靠簡單刺激經濟的激進辦法,難以解決經濟問題,應該采取新的思路,除了對總需求進行調節外,也需要改善供給。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6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1855億元,同比增長47.9%,是前幾個月增速的3倍左右。不過,目前這么多的項目計劃投資如何落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中(zhong)國(guo)投(tou)資(zi)協(xie)會(hui)投(tou)資(zi)咨詢專業委(wei)員會(hui)會(hui)長劉慧勇指出,地(di)(di)方(fang)對于(yu)投(tou)資(zi)的積極性很(hen)高,要具體分析,如果不是(shi)過(guo)剩的行業,中(zhong)央政府應該(gai)(gai)給以支持,比如地(di)(di)鐵建設(she),越建設(she)晚,地(di)(di)方(fang)越擁堵。此外,像(xiang)校車等投(tou)資(zi),國(guo)家都應該(gai)(gai)拿大錢。
像地鐵本身屬于民生項目,如果國家不拿錢,但是應該允許地方發債,否則地方民生項目都無法啟動;另外土地市場應該市場化,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確權,以后應該允許變現,否則沒有財產權,農民很難致富。
“目(mu)前國(guo)家在加大簡(jian)政放(fang)(fang)權(quan)(quan)的力(li)度,像地方(fang)下(xia)放(fang)(fang),但是融(rong)資券(quan)沒有下(xia)放(fang)(fang),地方(fang)無(wu)發債(zhai)的權(quan)(quan)力(li)。這等于是簡(jian)政放(fang)(fang)權(quan)(quan)很(hen)難落實。”劉慧勇(yong)說。
劉偉則認為,下一步(bu)光靠發行貨幣來刺激(ji)經(jing)濟(ji)的政策已(yi)經(jing)沒有多大空間,下一步(bu)需要完成土地市(shi)場(chang)化(hua)。
如果城鎮化沒有(you)土地的(de)市場化,勢必造(zao)就大批的(de)失地農民,同時市場秩序(xu)需要理順,民營企(qi)業的(de)主體(ti)地位沒有(you)實(shi)現(xian),大量的(de)國有(you)企(qi)業存在壟斷行為,所以下(xia)一步需要突破傳統體(ti)制。“改革是(shi)利益(yi)的(de)調整,要打破現(xian)行的(de)利益(yi)格局(ju)很難,關鍵是(shi)要依靠群眾(zhong)。”劉(liu)偉(wei)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