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13日在京發布。報告預計,中國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達到上世紀60年代農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達到世界農業中等發達水平,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中國是世界農業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中國谷物單產、水稻和小麥單產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玉米單產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約為世界平均值的47%,約為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2%,約為美國和日本的1%。中國農業發展,“一條腿長”(谷物單產高),“一條腿短”(勞動生產率低)。報告分析指出,2008年中國屬于農業初等發達國家,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低于中國現代化水平。中國綜合農業現代化指數為38,排世界第65位。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
13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專家座談會上,《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主編、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說,21世紀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機遇和挑戰主要包括:人口、土地、水資源、農業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業生產率、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生態移民、農業生態安全等。報告還提出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三大戰略重點:提高農業效率、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包括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綜合生產率、農業集約化程度、農業科技投入比例,使畜牧業和有機農業比例上升,并提高農民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