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愈演愈烈,其來勢之猛、波及面之廣是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來罕見的。世界經濟由此被拖入衰退的境地,作為全球經濟體系重要成員的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這場危機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如何以科學的態度看待這場危機,如何以有力的措施應對這場危機,如何增強行業發展的信心、轉危為機,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危機(ji)對(dui)行業經濟運行的(de)影響
9月份以來,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深和蔓延,對國內實體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行業增速明顯放緩。9月份產值、產量增速出現減緩,全行業總產值比上月回落9.8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最低增幅。在重點跟蹤的邱種石化產品中,9月份有39種產量同比下降,占56.5%,比上月增加了16種。其中,乙烯下降8%,硫酸下降12.2%,燒堿下降6.2%,電石下降14~3%。化肥、農藥產量也首次出現負增長。化肥產量同比下降1.5%,其中磷肥下降16.5%、磷酸銨下降22.7%;農藥產量同比微降0.8%,其中除草劑下降18.6%。
二是大部分產品價格暴跌。在石化協會重點跟蹤的168種石化產品中,價格環比下跌的有106種,占63.1%。硫酸由9月份的1980元/噸直線下降至10月上旬的400元/噸,跌幅達8帆;硫黃從上半年的6000多元/噸跌至10月的1500元/噸以下;甲醇從上半年的4170元/噸跌至10月份的2000元/噸。目前,從化肥、農藥到染料、涂料,從橡膠、塑料到化纖單體,從無機原料到有機原料,都普遍出現了價格大幅下滑。
三是企業經營面臨困難。首先,銷售受阻,產品積壓。尤其是大型重點企業積壓嚴重,如湖北宜化集團尿素庫存25.3萬噸、磷肥庫存10.6萬噸、純堿庫存4.1萬噸;云天化化肥庫存高達100萬噸;貴州開磷集團磷肥庫存22萬噸;甕福集團化肥庫存25萬噸。其次,高價時購進原料,現產品價格又暴跌,占壓資金嚴重。如上半年硫黃700多美元/噸購進,10月底降至55美2/噸,磷肥企業僅硫黃庫存就達150萬噸,損失資金66億元。再其次,流動資金緊張,企業被迫停產。據不完全統計,氯堿行業開工率下降30%,國內最大氯堿廠之一的天津化工廠已停產1/3;聚氯乙烯企業停產30%;氮肥企業停產超過30%;磷肥企業開工率不足30%;涂料、染料企業停產在1/5左右;全國電石開工率只有30%。
四是出口增幅迅速下滑。前三季度,全行業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46.9%,其中進口增長51.4%,出口增長37.2%。但自8月份起,出口貿易額逐月回落,8月比7月下降9.6%,9月又比8月下降2.4%。其中,化肥出口大幅下滑,9月份同比下降69.3%,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17.5%。
冷靜分(fen)析和理(li)性看待這場危機
冷靜分析9月份以來出現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加速向實體經濟蔓延,國際市場需求急速下降,出口嚴重受阻,行業發展的國際經濟環境惡化。
二是國內市場需求有所減弱,建筑、輕工、紡織、汽車、家電、鞋業、玩具、塑料加工等對化工配套依賴性很強的行業遭遇困難,股市、房市也進入低迷,對石化產品需求明顯減緩。
三是我們對這場危機的來勢(shi)之猛、波及面之大,缺乏思(si)想準備。當(dang)風暴襲來的時候,有點(dian)不知(zhi)所措,造(zao)成心理(li)(li)恐慌,很多非理(li)(li)性的情況(kuang)必然會發生。
我認為,面對危機,喪失信心比危機本身更可怕。一夜之間產品價格出現50%的暴跌,這對搞工業經濟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是違背正常經濟運行規律的。所以出現這種怪現象,我認為這里有心理因素、信心問題在起作用。如果對危機缺乏冷靜的、理性的思考,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預期,影響到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很多非理性的情況就會發生。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初發布的資料,三季度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11點和19.2點。所以,我贊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最近在北京論壇上的觀點:“經濟危機實質是信心危機。”
我(wo)認為,經濟發展離不(bu)開信心(xin)(xin)的(de)(de)支(zhi)撐。積(ji)極的(de)(de)心(xin)(xin)態、堅定的(de)(de)信心(xin)(xin),是戰勝(sheng)困難的(de)(de)重(zhong)要力量。面(mian)對當(dang)前復雜多變的(de)(de)經濟形勢,我(wo)們一(yi)定要充滿信心(xin)(xin),有(you)(you)信心(xin)(xin)就有(you)(you)勇氣,有(you)(you)信心(xin)(xin)就有(you)(you)力量,特(te)別(bie)是在當(dang)前這個特(te)殊(shu)時期,我(wo)們要牢記(ji)溫家寶總(zong)理的(de)(de)一(yi)句名言:“信心(xin)(xin)比黃金更重(zhong)要。”
行業發展的信心從何而來
我們的(de)(de)信(xin)心不(bu)是憑空的(de)(de),是基(ji)(ji)于對國情和行(xing)業發(fa)展(zhan)態勢的(de)(de)基(ji)(ji)本判斷。仔細分析中國石(shi)油和化學工(gong)業目(mu)前的(de)(de)表(biao)現和發(fa)展(zhan)前景,危機對我國的(de)(de)影響是有限的(de)(de)、可控的(de)(de),過度(du)擔心是不(bu)必要(yao)的(de)(de)。
第一,良好的經濟運行基本面.是樹立信心的堅實基礎。
從全國看,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 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9.4%,在實現利潤最多的5個行業中我們占兩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2%,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5.2%,1-10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5.06%。
從石油和化工行業看,今年前三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比其它工業行業要好,經濟運行基本保持平穩態勢。全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2%,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5%,利潤同比增長3.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9%,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46.9%。其中9月份,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數量同比增長8.8%;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5.1%;產銷串99%; 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0.2%。
這些情況都表明,我國國民經濟和石化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是穩定的,基本面是良好的,基礎是扎實的。
當前我們的(de)(de)(de)態度(du)是,既不因(yin)基本面良好(hao)而盲目樂觀,也不因(yin)危機的(de)(de)(de)影響(xiang)而喪失信心(xin)。要齊心(xin)協(xie)力解決行業經(jing)濟運行中(zhong)出(chu)(chu)(chu)現的(de)(de)(de),新(xin)情(qing)況(kuang)、新(xin)問題(ti),以實(shi)際行動(dong)來樹(shu)立大(da)家的(de)(de)(de)信心(xin)。在余(yu)姚的(de)(de)(de)塑(su)博(bo)會上,我們的(de)(de)(de)企(qi)業家們面對(dui)危機“嚴冬”,提出(chu)(chu)(chu)了(le)“抱團取暖(nuan)、共渡難關(guan)”的(de)(de)(de)口號。目前,我們已經(jing)針(zhen)對(dui)行業發展中(zhong)的(de)(de)(de)一些(xie)突(tu)出(chu)(chu)(chu)問題(ti),包括對(dui)化肥(fei)行業采取緊(jin)急(ji)措(cuo)施、加快成品(pin)油市場(chang)化改革進程、對(dui)化工(gong)產品(pin)恢復出(chu)(chu)(chu)口退稅、高度(du)關(guan)注化工(gong)產業安(an)全等情(qing)況(kuang),向(xiang)中(zhong)央提出(chu)(chu)(chu)了(le)具體建議,國家已經(jing)先后出(chu)(chu)(chu)臺了(le)相關(guan)的(de)(de)(de)政(zheng)策(ce)。下一步還(huan)要針(zhen)對(dui)重點行業、重點企(qi)業的(de)(de)(de)問題(ti),向(xiang)政(zheng)府決策(ce)部門(men)提出(chu)(chu)(chu)一系列專題(ti)報告。
第二,靈活審慎(shen)的(de)宏觀(guan)調控(kong)措(cuo)施,是(shi)堅定信(xin)心的(de)強大動力。
最近,中央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見事早、行動快,適時采取了一系列著眼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措施,包括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和糧農補貼等。這些舉措已經開始顯現成效。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出10項重要措施,進一步擴大內需,贏得了國際國內的‘致贊揚。政策層面的果斷調整、有力舉措,傳遞出強烈的“保增長”信號,對人們的信心又是一次提振。
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把中央的決策落實到行業發展的具體工作中。這4萬億的“大蛋糕”,我們能切多少、能吃到多少?如何抓住這一輪機遇,轉“危”為“機”,加快發展自己?從目前的情況看,各地、各行業反應很迅速,真正體現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相信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落實,隨著大規模投資項目的啟動,內需會迅速擴大,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會逐步淡化和消除。
第(di)三,我國巨大的發展空間,是信心持久的有力保證(zheng)。
一是從中國的戰略目標講,要全面建設惠及全國各族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13億人口不斷改善生活質量的消費需求,給中國經濟在未來相當長時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和龐大市場。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經濟發展的潛力很大。
二是從我們所處的時代看,十七大明確了本世紀前20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意味著我們每年必須有7%-8%的發展速度。只要政策對路、科學發展,我看不成問題。這20年的戰略機遇期,也就是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景氣周期,而且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既可以延長機遇期,還可以不斷創造出新的機遇。
三是從當前的發展階段看,中國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交通、住房等領域存在巨大的空間,有很多剛性需求。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產品更新換代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居民尤其是廣大農民在消費方面有著許多還沒有滿足的需求,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都有很大的擴展空間。
四是從我們行業的發展現狀看,改革開放30年來,行業、企業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得到明顯的加強,充裕的資金、廣闊的市場、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因此,無論外部環境多么艱難,內部挑戰多么嚴峻,只要堅定信心、措施得力,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轉危為機。中國今年有那么多急難險重的事件都挺過來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同樣能夠克服,對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目前當務之急是要根據中央的10項措施,明確行業發展的重點、找準突破口,哪些行業對外依存度高,需要大力發展;哪些產業比較薄弱,需要繼續加強;哪些產業需要擴大投資;哪些企業需要技術改造;哪些行業需要整合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其影響絕不能低估。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把挑戰轉化為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發展水平、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進而開創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這既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