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作為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視社會責任為企業基因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責任理念融入企業價值觀、使命和愿景之中,將責任貫穿于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之中,致力于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致力于促進人們生活福祉的不斷提升,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為社會、股東、客戶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
作為一家立足市場競爭的綜合性跨國企業,中化集團聚焦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主業,緊緊圍繞主業經營開展社會責任實踐活動,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農業安全、推動化工行業進步的同時,積極服務國計民生和社會大眾,為社會生產和衣食住行提供優質產品和專業服務。
發揮國企“國家隊”作用
作為我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中化集團積極完善石油產業鏈條,業務實力不斷壯大,為國家構建多元化石油安全供應體系、保障能源安全貢獻了應有力量。在上游勘探開發領域,中化集團堅決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積極進軍南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獲取國內短缺油氣資源,已在全球擁有34個油氣合同區塊,權益內剩余可采儲量逾6億桶油當量。在石油貿易領域,公司憑借多年從事石油貿易業務與眾多產油國政府及其國家石油公司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持續優化貿易結構,形成了較強的境外石油資源獲取能力,各類油品年經營總量達5200萬噸,有力保障了國家的能源供給。在石油煉制領域,公司旗下泉州石化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是國家煉油規劃“十二五”重點項目之一,將于2013年底建成投產。該項目采用國際一流工藝,實施清潔生產理念,生產高標準油品,將為推動我國石化產業升級、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出應有貢獻。在倉儲物流領域,作為我國最大、綜合服務能力最強的第三方石化倉儲物流服務商,中化集團承擔了國家石油儲備庫建設管理、國儲原油及成品油代儲等任務,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一體化經營企業,中化集團以先進的科技、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服務,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公司旗下在港上市企業中化化肥是我國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依托遍布全國重要農業省區和化肥集散地的600多家分撥中轉倉庫、2100多家分銷中心,每年可為農民提供優質化肥1600多萬噸。此外,公司每年還承擔國家化肥淡季儲備任務,為平抑化肥價格、穩定市場供應作出了應有的努力。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化化肥還建立了“知識傳播、現場指導、測土配方”三位一體的為農服務體系,通過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合作開辦中化農業廣場、與農業部合作在全國20多個省區開辦100多所“農民田間學校”等舉措,把農業技術傳播到了田間地頭和農民身邊。在種子行業,中化集團是我國唯一一家以農作物種業為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公司旗下中種公司通過強化育種科研能力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并購重組、加速產業布局等方式,努力推動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為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做著必不可少的貢獻。在農藥領域,中化集團積極發揮研發領先優勢,依托下屬沈陽化工研究院通過國際GLP體系認證的安全評價機構和新農藥創制與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農藥創制產品,向市場提供高效、環保農藥,為保障人民健康和環境安全做出了積極努力。
持續打造綠色競爭力
中化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致力成為“技術先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范。公司圍繞主營業務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積極開發綠色新產品、新技術,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在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有力保護了環境、提升了產品質量。
公司構建起了多層次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兩級科技管理體系,制定了科技發展規劃,實施科技投入計劃和科技獎勵辦法,強化科技人才隊伍管理,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來中化集團先后被評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戰略實施重點單位”。
公司依托下屬沈陽化工研究院加速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綠色農藥系列產品,降低了對土壤的損害,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減少了“三廢”排放,節約資源也有力保護了環境。針對精細化工品生產環節中產生的中間體廢水具有高毒性、高含鹽量、難生物降解等特點,沈陽化工研究院加大投入,研發出廢水處理及回收利用多項技術,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氟化工領域,公司加強科研投入、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高耗能設備,開發生產出了環保、低碳的綠色產品,公司所屬企業中化藍天研發生產的HFC-134a等系列制冷劑產品,大大降低了對臭氧層的破壞,為我國保護臭氧層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地產業務領域,公司旗下在港上市企業方興地產注重地產項目品質提升的同時,將“發展綠色低碳建筑”融入發展戰略,創造性提出“理念、模式、標準、生活、態度”五個方面的“綠金”標準,確立了在地產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桿模式。方興地產開發的項目有6個獲得綠色建筑認證、2個獲得“國家示范工程”稱號、4個榮獲“國家精瑞科學技術獎”。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自2002年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開展對口援藏扶貧工作以來,中化集團堅持“造血為主、輸血為輔”方針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累計投入資金超過一億元,推進惠及當地農牧民的基礎設施建設與職業培訓等工作,有力改善民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2010年公司又與青海建立對口支援關系。通過對口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在2012年順利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今年起中化集團將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赤峰市林西縣兩地開展扶貧工作。受援地區干部群眾對中化集團的支援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化集團援助的資金不是最多的,但效果是最好的。”
作為中央企業必須勇于擔當,在汶川、玉樹、雅安地震等大災大難面前,中化集團累計組織各類捐款超過6800萬元人民幣,積極為國解難、為民分憂。公司作為主要捐助者參與發起成立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該基金會已成為國內管理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公益組織。公司旗下上市企業中化國際與中國紅十字會合作,在偏遠山區設立博愛衛生站積極開展義診,幫助當地農民解決“就醫難”問題。公司旗下在港上市企業遠東宏信組織開展了“遠東宏信獎學金項目”、“隴滇助學育人活動”、“青海囊謙縣吉曲學區牛奶捐贈活動”等多項活動,扶貧濟困、支援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為中央企業贏得了廣泛贊譽。
履行全球企業公民責任
作為一家全球化運營的企業,中化集團不但在國內積極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努力做股東滿意、客戶信賴、員工支持、環境友好的企業,同時在投身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中,也積極承擔起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樹立負責任的中國企業良好形象。
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zhong)化國(guo)際(ji)(ji)(ji)近年(nian)來積極拓展橡(xiang)膠(jiao)(jiao)業務,形成(cheng)了集橡(xiang)膠(jiao)(jiao)種(zhong)(zhong)植、加工、分(fen)銷(xiao)服務為(wei)(wei)(wei)一體(ti)的(de)(de)(de)全產業鏈,已(yi)成(cheng)為(wei)(wei)(wei)國(guo)內第(di)一、世界第(di)二的(de)(de)(de)天然(ran)橡(xiang)膠(jiao)(jiao)資源產業服務商,成(cheng)為(wei)(wei)(wei)保障國(guo)家天然(ran)橡(xiang)膠(jiao)(jiao)戰略資源供(gong)應的(de)(de)(de)重要(yao)依靠力量。在(zai)(zai)非洲拓展天然(ran)橡(xiang)膠(jiao)(jiao)種(zhong)(zhong)植加工業務過程中(zhong),中(zhong)化國(guo)際(ji)(ji)(ji)扎根當地、精耕(geng)細作,在(zai)(zai)為(wei)(wei)(wei)當地解(jie)決大(da)量就業、貢(gong)獻(xian)稅收,促進(jin)當地經(jing)濟(ji)發(fa)展的(de)(de)(de)同時(shi),還(huan)廣泛(fan)參與當地社(she)(she)(she)(she)區建(jian)(jian)(jian)設,參與公益(yi)事業。在(zai)(zai)非洲橡(xiang)膠(jiao)(jiao)種(zhong)(zhong)植園周(zhou)邊村莊,中(zhong)化國(guo)際(ji)(ji)(ji)撥出專款(kuan)為(wei)(wei)(wei)當地居(ju)民(min)興建(jian)(jian)(jian)優質房屋,實現(xian)“居(ju)者有其(qi)屋”;出資建(jian)(jian)(jian)造醫(yi)院(yuan)(yuan)、學(xue)(xue)(xue)(xue)校,為(wei)(wei)(wei)當地社(she)(she)(she)(she)區居(ju)民(min)提供(gong)基本完整的(de)(de)(de)教育和醫(yi)療體(ti)系,實現(xian)“病者有其(qi)醫(yi)”、“少者有其(qi)學(xue)(xue)(xue)(xue)”。僅以在(zai)(zai)喀(ka)麥隆的(de)(de)(de)HEVECAM種(zhong)(zhong)植園為(wei)(wei)(wei)例,中(zhong)化國(guo)際(ji)(ji)(ji)提供(gong)的(de)(de)(de)一次就業機會就達到5833個;通(tong)過與喀(ka)麥隆政(zheng)府共(gong)建(jian)(jian)(jian)包(bao)括13所(suo)幼兒園、1所(suo)中(zhong)學(xue)(xue)(xue)(xue)、13所(suo)小學(xue)(xue)(xue)(xue)、1所(suo)技術學(xue)(xue)(xue)(xue)校、1家包(bao)含(han)120張床位的(de)(de)(de)綜合(he)醫(yi)院(yuan)(yuan)的(de)(de)(de)社(she)(she)(she)(she)區,極大(da)地滿足了當地3萬(wan)多人(ren)的(de)(de)(de)生活需(xu)求(qiu)。近年(nian)來,通(tong)過在(zai)(zai)非洲的(de)(de)(de)大(da)規模、長(chang)周(zhou)期投資,中(zhong)化國(guo)際(ji)(ji)(ji)與所(suo)在(zai)(zai)國(guo)政(zheng)府、合(he)作者及當地人(ren)民(min)形成(cheng)了牢固的(de)(de)(de)互惠互利(li)關系,在(zai)(zai)促進(jin)當地經(jing)濟(ji)社(she)(she)(she)(she)會發(fa)展的(de)(de)(de)同時(shi)有力推動(dong)了外交工作的(de)(de)(de)開展。這種(zhong)(zhong)發(fa)展模式(shi)也(ye)得到了國(guo)家有關政(zheng)府部門的(de)(de)(de)高(gao)度(du)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