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來,全國重點磷復肥企業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簡稱中化涪陵公司)經營指標連創新高,產能和利稅增幅分別為383.8%和381.3%。與此同時,企業的能耗和排放指標持續降低,累計實現節能160.5萬噸標煤,節水2.6億噸,廢氣和廢水排放分別下降77.6%和95.7%,廢渣綜合利用率由8%提高到30%。
從以前的耗能、污染大戶到現在的節能環保先鋒,中化涪陵何以實現如此大的轉變?公司總經理王川說,是技術進步和循環經濟讓企業走出了“綠色化工”的雙贏之路。
依托技術進步,耗水大戶變節水先鋒
水是化工企業用量最大的資源,作為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地方“五小”企業,涪陵化工公司在很長時間內都沒走出高耗水的困境。王川說:“以前,企業每生產1噸硫酸要消耗120噸水。”
不僅是耗水大戶,涪陵化工還曾是污染大戶。由于廠區緊靠長江,企業產生的廢水過去幾乎全部直排長江,“大量紅色的污水從兩個30厘米粗的排污口傾瀉而下,匯入長江50米遠才逐漸消失。”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涪陵化工公司引進先進工藝,對制酸設備進行了3次大的技術改造,企業高耗水的狀況得到一定改變。
2004年加入中化集(ji)團(tuan)后,中化涪(fu)陵進(jin)一步加大(da)投入,依靠技術創新(xin)推動節能減排,以“分級(ji)使(shi)用(yong)(yong)、多次(ci)使(shi)用(yong)(yong)”為(wei)理念(nian),大力推廣廢水多(duo)級循環復用(yong)工藝。2006年,中化涪陵采用稀氨水(shui)逐級(ji)提濃和串級(ji)冷卻循(xun)環復用技(ji)術,實施合(he)(he)成氨污水(shui)及循(xun)環水(shui)綜合(he)(he)治理工程,當年便減少(shao)廢水(shui)排放380萬噸(dun)。
隨后,廢水多級循環復用工藝被中化涪陵推廣到了生產的每一個角落,實現了廢水最多循環使用4次的奇跡。如今,中化涪陵生產每噸硫酸的耗水量已降至2噸,工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7%,工業廢水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發展循環經濟,構筑綠色化工網絡
走進中化涪陵廠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高聳的熱電聯產裝置。“企業生產線上曾有一套燃煤鍋爐,由于能耗高、污染重,2006年,我們用這套余熱發電鍋爐將其替代。”在發電裝置中心控制室,總工程師盛勇興奮地介紹:“千萬別小看它,僅去年便發電6000萬千瓦時,為企業節約了1800萬元;同時,還為磷復肥裝置提供了約150萬噸低壓飽和蒸汽,相當于節約了13.75萬噸標煤。”
2005年,中化涪陵被重(zhong)慶(qing)市列為(wei)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企業以此為(wei)契機,從生產源頭抓起(qi),通過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三廢”的(de)綜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了(le)(le)企(qi)業內部的(de)物(wu)(wu)質循(xun)環(huan),主要(yao)污染物(wu)(wu)排(pai)放(fang)也因此(ci)得到了(le)(le)有效控制。
磷石膏是磷復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主要固廢,由于綜合利用率低,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其采用了堆存處理的辦法,既大量占地又易造成污染。2007年,中化涪陵加大了對磷石膏資源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相繼建成投產了年產20萬噸水泥緩凝劑和10萬噸高強石膏粉生產線,使磷石膏的年綜合利用量達到了30萬噸,年產值達3000萬元。
從利用廢熱發電到廢氣回收,從廢水多級循環復用,再到廢渣的綜合利用,近3年來,中化涪陵先后投入1億多元資金發展循環經濟,精心編織的循環經濟網絡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為中化涪陵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綠色”內涵。